今天晚上我作为志愿者接受青铜、陶瓷方面的培训,夜访了博物馆。毕竟能够晚上到文物陈列馆里的机会不多,所以在此记录,与大家分享。多谢章师哥借我相机,下面我就照图说话了。
博物馆的主门北大门上了锁,把我们锁在了偌大的博物馆里。
上海博物馆每天下午5点闭馆,今天特地为培训晚上开放给我们志愿者,因此青铜和陶瓷展馆起初就空无一人。
上博教育部负责志愿者的培训事宜,该部门的资深专家负责给我们进行示范讲解。
此件重器—大克鼎,乃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潘达于女士捐赠。此器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经历坎坷,自1890年从陕西扶风县出土以来辗转易手,最后入藏上博,其间躲过了对它觊觎已久的日本人的搜查等多重险境。不论从历史(其内壁有290个铭文,详细记录当年西周礼制)、艺术(大篆书法、精美纹饰)还是科学(铸造工艺)角度来看都堪称极品。照片中的女生是我所在第一小组的组长。
这支牺尊同样命运多桀,是1948年当时的上海市立博物馆通过海关禁令保下来的山西浑源青铜器之一,与它同时出土的大部青铜器当时已经流散海外。1952年它被移交给了解放后的上海市博物馆。此器有三孔,中间一孔内有一可拿下的放酒的小锅,两端的双孔为放热水的通道,所以此尊为一温酒器。它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上博十大文物之一。
这样的黄金色泽才是青铜本来的颜色,青铜之所以称为青铜是因为经过长期掩埋的古代青铜器出土时表面已经有了青绿色的铜锈,也就是大家现在通常看到的青铜器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