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志愿者一周年聚会

Standard

2009-7-25

算起来,从去年奥运会志愿者开始集结、互相认识到现在正好一周年整,在“矿工头”的召集下,我们10个场地组的志愿者在徐汇聚会,小庆祝下。
具体节目是桌游加吃饭。桌游是在徐汇中心商业区旁的一个高层公寓里,玩的三国杀。店长的详细讲解持续了蛮长时间,规则也算复杂啦,不过玩两圈就上路了,有些意思。“雷母”和“鸡翅膀”后到,9个人爆笑着玩到7点就去与在必胜客等的王琳会和吃晚饭。还算幸运,不一会就有10人大桌空了出来,席间大家“演说”通报了近况和“有没有路”的状况,爱情的经验教训、科比见面会翻译、文化馆暑期体验、甘肃支教、外语培训。。。大家的生活都很充实。饭后在港汇一楼留下了上面这张合照。

科学诠释者的培训

Standard

自从上次5月10日的科学诠释者培训就一直没有电话打给我去做现场实习,久而久之,我竟然忘掉了还有5月19日的培训。这次上午接到夏苏云的短信,问下午的培训是几点,我这才泛起想来貌似下午有培训。赶紧吃饭就到了思南路的培训地点。这次的内容很有意思,上半节是新民晚报的资深记者钱主任做科普写作的指导,下半节是全体参与的现场游戏。

钱主任讲话很有意思,讲的内容来自具体故事,听来有些启发。他用很多的“度”做提纲,如精度、温度、软度等等,其中尤以灵敏度为其所推崇。在灵敏度上,他引了《热泪为什么一次次滚落》的纪实新闻做例子,它的作者敏锐地扑捉到了“记者眼中的任长霞”这个角度,得到了国家新闻的最高奖。其他还有很多有趣的例子,如对饭盒致癌事件的报道、“短、广、软”的新民晚报三字经等。他最后在观众的提问下阐明了自己对新闻报道现状的立场。

下节的培训围绕自制科学实验的诠释,每组在10分钟之内用手头上的物品做一个演示器材,并当众讲解它蕴含的科学道理。我作为资历最老的一员被推为组长,可就在我们组站到桌前,我马上就要张嘴介绍我们组和实验了,组里最活跃的复旦大学某才子竟口若悬河起来,这一突发状况让我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明显缺乏纪律性加哗众取宠,没有几句讲到点子上。就在“观众”对第一个实验略感失望时,我想到了我们还有其他两组实验,立马向台下宣布有个“插播实验”,我们组这第二个组员的素质相当棒,几乎同时想到了要再推介第二个实验抓回观众兴趣,讲解也很有趣味性,尽管实验器材不太配合,他还是做得很不错。据说以后还会有笔试+面试的考核决定谁能去意大利热那亚参加09年的科技节。

今天巧的事也蛮多的,第一个在下午培训完出门时,遇到了一个奥运志愿者,我从他穿的鞋子上认出的,看来大家一直喜欢这双奥运款鞋子;回来的路上遇到打1折的表特卖,20块钱买进一蛮简约的手环式;晚上在msn上遇到秦瑶,她竟还记得去年北京实习时称为冷屁股的人,巧合的是,这个本来近来被我用做形容一公司的“冷屁股”这两天就要到上海来。

志愿者们再小聚 & 语言问题

Standard

在“矿工头”的号召下,我们几个当初奥运场地管理部的志愿者在二食的新疆餐厅小聚,随后跑到外语系接还在上课的“小马哥”,happy。

下午Prp的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程序整合,在一个学生“我不想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个事情”的回复让讨论不欢而散。可能是我在问她下一步计划时有点Aggressive,抑或她确实被课业所压不择言句。不管从哪个方向说这样不负责任的语言措辞还是相当有问题。她以前也曾经有过几个比较骇我的句子,她直接倒是直接了,不过适当程度的语言修辞还是要有的。我准备在最近找她讨论下,希望她能说出她的真实感觉。

无敌的张姐老公

Standard

昨天接到洪组长短信,我们组里的台湾籍志愿者张姐要回来了,还带来了台湾小吃,这确实是个太诱人的理由去上博了 :)

在志愿者之家呆了一会我就去楼上找张姐,转了1、2层,终于在3层的绘画馆见到了她,一贯直爽的她看不出这3个月对她的任何改变,要知道,她这段时间一直在陪护做心脏搭桥手术的老公。寒暄了几句后,张姐就唠开了他老公的话题,让我不得不佩服他老公的无敌幸运。

这个寒假,张姐一家回台湾老家度假,期间还去日本北海道游玩,据说还有很刺激的冰上摩托项目。假期后期准备回上海的前些日子就比较无聊,干脆做做身体检查。所有常规项目检查下来没发现什么大碍,两百多斤的张姐老公在实在无聊时在家庭医生建议下去做做血管支架,这一支不要紧,一次不经意甚至觉着有些多余的检测竟然发现了他心脏上的大问题,3条冠状动脉堵死了两条,最后一条也已经堵了90%,医生惊奇地在他的心脏上发现了大约在20年前就已经另辟蹊径自己长出的别的动脉。奇迹般的心脏就这样兢兢业业地服务于张姐老公。

由于台湾在心脏搭桥手术上有30多年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台湾本地的健保,只需要交付住院费就完成了这种大手术并在医院休养3个月。在张姐绘声绘色地描述下,让我充分认识到RP值超高的无敌人士的强大,张姐老公无疑是幸运的。

张姐带来的小吃味道蛮不错。正好我们组的有台湾籍妻子的志愿者也在,我们这帮子周三下午组的志愿者就讨论开了台湾和大陆的差异,对台湾风情有浓厚兴趣的我们听得很带劲,从蒋经国到马英九,从当今台湾到现今上海,从地理到小吃,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到大陆眼中的台湾,连比较敏感的台湾人的中国人认同感都敞开来讨论,不知不觉就到了志愿服务必须结束的时间,统一是绝对的大趋势,我们这些志愿者感受到了先,呵呵~

从博物馆出来,王阿姨请我去吴江路这个上海有名的小吃街吃东西,中途还去了一个挺有名的小店吃了3种蛮美味的奶酪,以燕麦双皮酪最好吃。吴江路上逛下来选了个台湾风味店,来个彻底的台湾体验,蚵仔煎、三杯鸡、烧仙草。。。席间和王阿姨唠了好多,她的孝顺很是让我赞叹。祝独立、端极的阿姨幸福ever~

几个战友

Standard

经过一场奥运会,结识了很多本科、硕士的学生,来自各个学院、各种学历的我们也就有了战友般的友谊。傍晚雷母过来闵行校区,我也被叫了过去,玩完保龄去外面的大学路吃韩餐。很长时间没这么放肆笑过了,和他们在一起感觉太好了。

《我们的微笑》奥运继续

Standard

2009-4-7
奥运志愿者的东西到现在还在发,今天又领到两本书,都是关于上海赛区志愿者的,一本照片集,一本文集,都以《我们的微笑》做名,“用我们的微笑来记录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很庆幸我在影集中除了集体合照,还有一张自己的单张,算是比较幸运啦(从选的这张照片看来,编辑一定以为这是张在调试设备的志愿者工作照吧,其实当下我们几个人在那拿记者席的联络耳机摆Pose)。来回翻看它们的时候心里还是暗暗涌起当时美好记忆的幸福感。我当时主要工作是关于场内大屏幕信号,主要工作在赛前就完成了,开赛后就几近成了没事的人。我对足球也兴趣不大,就在呆得实在没事干时去观众平台解答过往观众问题,那种面对面的服务让我觉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它确实可以算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了!